Page 242 - 01
P. 242

三百年前「看見臺灣」:閱讀《臺灣番社圖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、三百年前臺灣的族群文化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         節中,論及當時臺灣社會的族群分類,大抵包括漢人社會以及原住民族社會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《裨海紀遊》在談到行政區域劃分時,特別對族群的分布有了以下之描述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臺灣縣節府治,東西廣五十里,南北袤四十里,鎮、道、府、廳暨諸、鳳兩縣衙署、學宮,市廛及內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寄籍民居多隸焉。而澎湖諸島澳,亦在所轄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鳳山縣居其南,自臺灣縣分界而南,至沙馬磯大海,袤四百九十五里;自海岸而東,至山下打狗仔港,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廣五十里。攝土番十一社,曰:上淡水、下淡水、力力、茄藤、放索、大澤磯、啞猴、答樓,以上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地八社,輸賦應徭;曰:茄洛堂、浪嶠、卑馬南,三社在山中,惟輸賦,不應徭;另有傀儡番並山中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野番,皆無社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諸羅縣居其北,攝番社新港、加溜灣(音葛剌灣)、毆王(音蕭郎)、麻豆等二百八社外,另有蛤仔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難(音葛雅蘭)等三十六社,雖非野番,不輸貢賦,難以悉載。自臺灣縣分界而北,至西北隅,轉至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東北隅大雞籠社大海,袤二千三百十五里。三縣所隸,不過山外沿海平地,其深山野番,不與外通,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人不能入,無由知其概。(上卷)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         述文字中,郁永河描述當時臺灣社會的族群分布與居住概況,其中所謂的「民」與「番」,「民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1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指的是漢人,「番」則意指原住民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/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9
   237   238   239   240   241   242   243   244   245   246   2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