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3 - 01
P. 253
從
化而言,郁永河描述他在臺灣縣停留期間的生活情形說:
余以採硫來居臺郡兩閱月,為購布,購油,購糖,鑄大鑊,冶刀斧、鋤、杓,規大小木桶,製秤、尺、斗、
斛,種種畢備。布以給番人易硫土;油與大鑊,所以煉硫;糖給工匠頻飲併浴體,以辟硫毒;鋤平土築基;
刀斧伐薪薙草;杓出硫於鑊;小桶凝硫,大桶貯水;秤、尺、斗、斛,以衡量諸物。又購脫粟、鹽豉、
筐、釜、碗、箸等,率為百人具。計費九百八十金,買一巨舶載之。
從 以上的族群分布,我們將進一步透過郁永河的描述來看當時的族群文化。首先就漢人的生活文
他在臺灣府治近兩個月期間採辦的物資來看,我們可以確認在當時的臺灣縣城,各種漢人的工
六、三百年前臺灣的族群文化
三百年前「看見臺灣」:閱讀《臺灣番社圖》
藝文化相當齊備,生活物資也相當充裕,以致他能在此一應俱全的準備採硫的所需物資。此外
對於當時居住在城裡的漢人生活情景,更有以下的描述:
街市以一折三,中通車行,傍列市肆,仿佛京師大街,低隘陋耳。婦人弓足絕少,間有纏三尺布者,
便稱麗都;故凡陌上相逢,於裙下不足流盼也。
此 外,在貨幣上則仍遺留著荷蘭貨幣的使用習慣,郁永河這樣描述:
市中用財,獨尚番錢。番錢者,紅毛人所鑄銀幣也。圓長不一式,上印番花,實則九三色。臺人非此
不用,有以庫帑予之,每蹙額不顧,以非所習見耳。
另 外,生活上的交通工具則以牛及牛車為主,馬匹數量不多,只限於軍隊中使用,《裨海紀遊》
這樣描述:
地不產馬,內地馬又艱於渡海,雖設兵萬人,營馬不滿千匹;文武各官乘肩輿,自正印以下,出入皆
騎黃犢。
市中挽運百物,民間男婦遠適者,皆用犢車。故比戶多畜牛;又多蔗梢,牛嗜食之,不費芻菽。
252
/
2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