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5 - 01
P. 225
三百年前「看見臺灣」:閱讀《臺灣番社圖》 五、三百年前臺灣的政治社會
有 關臺灣府的疆界,依據《裨海紀遊》記載:「總論臺郡平地形勢,東阻高山,西臨大海,自海
至山,廣四五十里;自鳳山縣南沙馬磯至諸羅縣北雞籠山,袤二千八百四十五里,此其大略也。」
而約在其稍早前的蔣毓英《臺灣府志》(1686)則有相近的記載:「臺灣府治,在福建布政司之南。
東至咬狗溪、大腳山五十里,西至澎湖大洋水程四更,除水程外,廣五十里;南至沙馬磯頭五百三十
里,北至雞籠城二千三百一十五里,延袤二千八百四十五里。」其中兩者所載里程相同,所轄範圍南
起沙馬磯頭(恆春貓鼻頭),北至雞籠城。
而 臺灣縣的疆界,在《裨海紀遊》中的描述是:「臺灣縣節府治,東西廣五十里,南北袤四十里,
鎮、道、府、廳暨諸、鳳兩縣衙署、學宮,市廛及內地寄籍民居多隸焉。而澎湖諸島澳,亦在
所轄。」蔣毓英《臺灣府志》(1686)則言:「臺灣縣治,附郭。除澎湖三十六嶼外,東至咬狗溪、
大腳山五十里,西至澎湖大洋水程四更,除水程外,東西廣五十里;南至鳳山縣安平鎮交界十里,北
至新港溪與諸羅縣交界四十里,南北延袤四十里。」東西、南北里程完全相同,範圍包括現今臺南市
鹽水溪以南之區域,包括澎湖諸島。
另 外,鳳山縣的疆界,《裨海紀遊》是這樣記載的: 224
/
「鳳山縣居其南,自臺灣縣分界而南,至沙馬磯大海,袤四百九十五里;自海岸而東,至山下打狗仔 289
港,廣五十里。」而蔣毓英《臺灣府志》(1686)對於四至的描述卻更為精細:「鳳山縣治,在臺
灣府南一百二十五里。東至淡水溪二十五里,西至打狗仔港二十五里,東西廣五十里;南至沙馬磯頭
三百七十里,北至臺灣縣文賢里二層行溪一百二十五里,南北延袤四百九十五里。」總里程數則相同。
包括範圍為現在之高雄與屏東。
至 於諸羅縣的部分,《裨海紀遊》說:「諸羅縣居其北,自臺灣縣分界而北,至西北隅,轉至東
北隅大雞籠社大海,袤二千三百十五里。」蔣毓英《臺灣府志》中有關里程數與疆界範圍的
記載也是一樣的:「諸羅縣治,在臺灣府北一百五十里。東至大居佛二十一里,西至大海三十里,
東西廣五十一里;南至新港溪與臺灣縣交界一百四十里,北至雞籠城二千一百七十五里,南北延袤
二千三百一十五里。」其範圍基本上是從臺南市的鹽水溪以北,往北一直到雞籠整個範圍。